炒酸枣仁多种炮制方法

2025-01-07

字号

 

 

酸枣仁,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,自古以来便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药材之一。其性味甘、酸,平,归肝、胆、心经,具有补肝、宁心、敛汗、生津的功效,被广泛用于治疗虚烦不眠、惊悸多梦、体虚多汗、津伤口渴等症状。本文将详细介绍炒酸枣仁的多种炮制方法及其相关中药饮片知识。

 

 一、炒酸枣仁的基本炮制方法

 

1. 炒制

   - 炒黄:取净酸枣仁,置热锅中,用文火炒至鼓起,色微变深,取出放凉,用时捣碎。这是最常用的炮制方法,炒至表面微鼓起,颜色加深,质较酥脆,微有香气。

   - 炒焦:取酸枣仁置锅内,不断翻动用武火炒至鼓起至焦红色,喷水少许,灭尽火星,取出晾凉,晒干。炒焦后的酸枣仁表面颜色更深,香气更浓,但需注意火候,避免炒焦过度。

   - 炒炭:取净酸枣仁置锅内,用武火炒至外呈黑色,内呈黑褐色为度,喷洒凉水适量,灭尽火星,取出晾一夜。炒炭后的酸枣仁止血效果更佳,但一般临床较少使用。

 

2. 芒种

   - 取原药簸净灰屑,放入锅内,用文火炒,加食盐1.5%化水,边炒边洒,炒至棕褐色,有香气,并有爆裂声时,取出晾干。此方法通过加盐炒制,增强酸枣仁的安神效果。

 

3. 蜜制

   - 先将酸枣仁炒至微焦,与蜜拌匀再炒干。蜜制后的酸枣仁不仅增强了其滋补作用,还改善了口感,适用于气血两虚的患者。

 

4. 朱砂制

   - 取酸枣仁加水喷湿,与朱砂拌匀,晾干。每酸枣仁100kg,用朱砂粉2kg。朱砂制的酸枣仁具有重镇安神的作用,适用于心神不宁、失眠多梦等症状。

 

5. 煨制

   - 在锅内先铺一层6.6~10mm厚的制麦麸,再铺一层酸枣仁,然后铺1.6mm厚的制麦麸,用文火煨至下层麦麸冒烟,酸枣仁外皮呈深红色发亮,有香味时为度,迅速筛去麦麸,即可。煨制后的酸枣仁温补作用更强,适用于脾胃虚弱的患者。

 

6. 烤制

   - 先预热中药烤制箱,使箱内温度达到140℃时,将铺薄层酸枣仁的烤盘放入烤箱,烤制10分钟,取出。烤制后的酸枣仁便于保存和携带,且药效稳定。

 

二、炒酸枣仁饮片性状与质量标准

 

炒酸枣仁饮片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,长5~9mm,宽5~7mm,厚约3mm。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,平滑有光泽,有的有裂纹。一面较平坦,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,另一面稍突起;一端凹陷,可见线形种脐,另一端有细小凸起的合点。种皮较脆,胚乳白色,子叶2,浅黄色,富油性。气微,味淡。

 

质量标准方面,酸枣仁杂质(核壳等)不得过5%,水分不得过9.0%,总灰分不得过7.0%,每1000g含黄曲霉素B1不得过5μg,含黄曲霉素G2、黄曲霉素G1、黄曲霉素B2和黄曲霉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μg。炒酸枣仁水分不得过7.0%,总灰分不得过4.0%。酸枣仁、炒酸枣仁含酸枣仁皂苷A不得少于0.030%,斯皮诺素不得少于0.080%。

 

三、炒酸枣仁的临床应用

 

炒酸枣仁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、盗汗、神经衰弱等症状。

 

1. 治疗失眠

   - 酸枣仁具有养血安神的功效,比较适用于心脾两虚所导致的心悸、气短、失眠多梦、心烦不眠等症。炒酸枣仁与人参、黄芪、当归、龙眼肉、远志等配伍,具有益气补血、健脾养心的功效,用于气血两虚、惊悸怔忡、健忘失眠、倦怠食少、多汗等。

 

2. 治疗盗汗不止

   - 酸枣仁有很好的敛汗之效,主治体虚自汗、盗汗。可将酸枣仁、人参、茯苓各等分,共研成细末,服用。

 

3. 治疗神经衰弱

   - 酸枣仁有宁心安神、平肝理气的功效,特别适宜神经衰弱、惊悸多梦人群食用。可用酸枣仁30g,捣碎,放进纱布袋中,再将纱布袋放进200ml的清水中浓煎至30ml,于每夜睡觉前半个小时服用,10天为1个疗程。

 

 四、总结

 

炒酸枣仁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,其炮制方法多样,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应症和药效。通过科学的炮制,不仅可以提高药效,还可以降低副作用,更好地服务于临床。在实际应用中,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,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和配伍,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。